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追溯校史,讓信仰照亮新時代電院輔導員育人路 ——電子工程學院組織輔導員赴小布鎮、井岡山實踐研學

追溯校史,讓信仰照亮新時代電院輔導員育人路 ——電子工程學院組織輔導員赴小布鎮、井岡山實踐研學


(通訊員 張玲 王潔)為提升輔導員隊伍建設和育人實效,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電子工程學院于8月13日至15日組織輔導員前往學院黨員教育培訓基地江西寧都小布鎮和井岡山,開展“重走辦學路、喜迎二十大”實踐研學,通過實景教學追溯紅色校史,體悟革命傳統,助力輔導員讓思政教育“活”起來,引領電院學子不忘科學報國初心,勇擔科技強國使命。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賡續西電紅色血脈

8月13日,電院黨委副書記劉建鋒帶領輔導員到學校發源地江西省寧都縣小布鎮重溫紅色校史,通過實地教學和專題黨課,深入了解我黨我軍無線電通信發展史,賡續西電紅色血脈,傳承“愛黨愛國、勤勉務實、信息特色、敢為人先”的西電特質。

參觀中共蘇區中央局和中華蘇維埃軍事委員會成立舊址,重溫入黨誓詞,銘記入黨初心使命。重走游擊小道,聆聽《見證初心的一封家書》現場教學,深刻感受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理想信念、敢于犧牲、勇于奉獻、艱苦奮斗、一心為民、胸懷天下的革命精神。

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繼承發揚革命傳統

隨后,同志們一行來到井岡山,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茅坪八角樓和毛澤東、朱德舊居,體驗“紅軍挑糧小道”,在黃洋界哨口遺址朗誦毛主席詩詞,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為烈士敬獻花圈、默哀鞠躬,在一系列實景課堂中聆聽紅色故事,感受中國革命發展的艱辛歷程,繼承和發揚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展覽陳設的文物以及圖片和視頻直觀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斗爭史。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1927年秋,面對大革命失敗后的血雨腥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此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引發革命勝利的燎原之勢,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形成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這一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用黨史校史賦能思政教育,引領學生堅定信仰

本次實踐研學使輔導員深切感知黨史校史和井岡山精神,教育素材更為生動,示范效應更為強烈,促進日后思政教育過程中喚醒學生的感動與共鳴,引領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深刻領悟“兩個確立”,自覺踐行“兩個維護”,在學習和未來工作中時刻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勇擔重任的決心和不怕犧牲的勇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劉建鋒表示,從小布鎮到井岡山,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折射著時代的光芒,為思政教育提供了鮮活素材。輔導員作為西電新青年成長的引路人,要從革命先烈身上感悟井岡山精神,汲取前進力量,引導學生堅定信念、勇擔重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用堅實行動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和力量。

百年黨史,風雷激蕩,思想引領,奮進未來。電院組織輔導員專題培訓,踏尋紅色足跡,探索師生共育模式,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輔導員紛紛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要自覺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和革命先烈的事跡中積累思政教育素材,引導西電學子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斗意志,堅定恒心韌勁,做有扎實學識、精湛本領的時代青年,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科技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鄧鑒